报考条件
凡国家教育部认可,属国民教育系列的各类高等学校学历毕业生均可报名。
培养目标
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、科学与文化素养,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、方法与技能,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,能够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,能够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在科技、教育、信息产业、经济金融、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、教学、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人才。
培养要求
人才培养基本要求
1、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
具有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道德观,爱国、诚信、友善、守法;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;具备良好的科学、文化素养;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掌握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;具有健康的体魄、良好的心理素质、积极的人生态度;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。
2、业务方面
(1)接受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,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,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。
(2)具备数学研究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。
(3)了解数学的历史概况和广泛应用,以及当代数学的新进展。
(4)掌握资料查询、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。
(5)熟练使用计算机,并掌握1门外语。
(6)师范类毕业生还应掌握教育学、心理学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,具有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,以及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。
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,结合学科特点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,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,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、能力和素质要求,形成人才培养特色。
3、体育方面
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,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,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。
主干课程
通识类知识
除教育部和各高校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,建议还应包含大学物理(含实验)等。
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
(1)核心知识领域
分析学、代数学、几何学、随机数学、计算科学、运筹与控制、信息科学等。
(2)核心课程
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。
专业基础课程:数学分析、高等代数、解析几何、概率统计、常微分方程。
专业主干课程: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,各高校须从以下2组课程中至少选取6门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干课程,其中每组课程不少于2门:
A组:微分几何、复变函数、实变函数、泛函分析、抽象代数、拓扑学、数理统计、随机过程、离散数学、偏微分方程、数学建模。
B组:数值分析、微分方程数值解、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、数据结构与算法、信息论基础、编码理论、数字信号处理、数据分析、控制论基础、运筹学。
就业方向
毕业生能在科技、教育、信息技术、经济部门从事研究、教学、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,也能在电力系统从事信息、计算、规划、调度、预测、管理、软件开发及科研等方面工作。